上次和大家分享了鸭脚草煲汤,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:翠羽草,客家话叫”chigeimeizi~”,又名金鸡独立草、翠翎草,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翠云草的全草。该草喜潮湿环境,主要分布在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等地的阴湿山石间。味淡,性平。具有清热利湿,解毒,消瘀,止血等功能。可口服亦可外用。
在客家食谱中,翠羽草被常用于煲汤,有排骨翠羽草汤、翠羽草老鸭汤等等。翠羽草煲汤味甘,有淡淡的草香味,深受客家人喜爱。
翠羽草在旧县镇随处可见,人们常常把采下来的翠羽草洗净,然后自然晾干储存,便于日后烹饪煲汤食用。翠羽草属自然野生草药,生长于山野潮湿的环境中,无工业污染,手工采摘。
翠羽草+排骨煲汤。
将适量排骨洗净过水后加一些翠羽草干,加水即可煲汤,不需要额外添加配料,大概需要煲1-2个小时,待快煲好时添加适量食盐即可起锅食用。翠羽草为草药,食用煲汤时需要将草渣去除。
翠羽草排骨汤不仅味道鲜美,同时也具有显著的降火、祛痘、消肿等功效,定期食用,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
关于翠羽草:
翠羽草属多年生草本。主茎纤细,匍匐,长30~60厘米;灰黄色,有浅沟,节上生根。分枝向上层伸,其上复为互生、羽状、又状分枝的小枝,末回小枝连叶宽4~6毫米。叶异形,排列平面上,下面深绿色,上面带碧蓝色,卵状椭圆形,长2~3毫米,宽为长之1/2~2/3,顶端近短尖,边缘透明,全缘,近两侧相称,基部浑圆或近心形;生于主茎上的叶最大,斜椭圆形,疏生,直立,边缘透明,全绿,短渐尖至削尖,基部近心形。孢子囊穗四角形,长6~12.5毫米;孢子叶密生,向上,卵状披针形,长2.5毫米,有中脉。大孢子黄白色,表面有不整齐的管状疣突;小孢子基部有冠毛状突出物,中部有多枚成行的小刺。
功能主治:
清热利湿,解毒,消瘀,止血。治黄疸,痢疾,水肿,风湿痹痛,咳嗽吐血,喉痈,痔漏,刀伤,烫伤。